“高铁小桌板——你能想象它的多重用途吗?”
这是我看到视频的一瞬间,我脑袋里蹦出来的第一个问题。
上海至兰州的高铁上,竟然有一位大妈能把一个普通的桌板,瞬间变身为她的私人健身器材。
对,你没看错,居然是健身,坐在座位上,悠闲自得地做瑜伽。
脚丫子朝天,鞋子脱掉,完全不顾周围乘客那种隐忍的目光。
事情从这里开始。
你可能想象不出这幅画面:一个普通的高铁车厢,低声的聊天声、手机屏幕的亮光、偶尔响起的车轮声,突如其来的一场“瑜伽秀”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那位女士把脚翘上了前座的小桌板,而后开始扭动身体,摆起了各种动作。
她的双腿甚至越过了自己的头顶,像个瑜伽大师一样伸展自如。
有没有感觉一阵莫名的尴尬从你的脊背蔓延?
我就是这么想的。
更夸张的是,这可不是个短暂的举动。
小桌板似乎成了她的私人瑜伽垫,摆完了各种动作,她又若无其事地把脚放回桌面。
这时,你可以想象到车厢里其他乘客的神情了。
有人眉头紧锁,轻轻摇头;有人不敢发声,愣住了;更有好事者偷偷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一幕,引发了网络的热议。
这让我忍不住想问,什么才是公共秩序的底线?
她是在高铁上舒适地练瑜伽,还是在无形中拉低了大家的文明水准?
高铁上那块小桌板,不是用来做伸展动作的吧?
它本应该是个普通的餐桌,可能就放着你的便当、你的手机、你的杂志。
然而,突然间,它成了“脚踏板”,成了她的小型私人健身房,成了她和无数乘客之间无言的冲突点。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孤例。
网络上频频爆出类似的事件:有人在地铁上吃泡面,把味道洒满整个车厢;有人在飞机上把座椅调到最躺的位置,仿佛自己坐在自家沙发上。
公共场合里的“我行我素”总让人无奈,有时候,那种“你不闹,我不笑”的尴尬气氛,真的是让人窒息。
然而,当站出来阻止这一行为的声音总是被轻易压制,“大家都沉默了,也就算了”成为最普遍的反应时,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都不敢开口?
列车员明明做了劝阻,甚至严肃警告,可是,女士离开时,那个小桌板还是见证了她的“瑜伽秀”。
看似短暂的抗议,怎么可能打破那些固守在社会习惯中的隐形墙?
从一个小小的细节,反映出的是社会公德心的缺失和文明素养的滞后。
车厢里的沉默,并非大家都心甘情愿。
更多的时候,我们选择的是一种回避态度——不想麻烦,不想冲突,甚至根本不觉得这是个问题。
可是,问题往往就在于这里:我们对“公共”一词的理解和责任感,早已变得模糊不清。
所以,想想那位女士。
她大概真的是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或许,她只是在寻求自己的“舒适”,而这种舒适,正好建立在其他人的不适之上。
这不仅仅是“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我放纵,更是对公共秩序和文明底线的一种漠视。
在她看来,做瑜伽也好,伸腿也好,这都是个人自由的一部分;可是,在其他人眼中,这些举动无疑侵犯了公共空间的“主权”。
而我最怕的,是这类行为慢慢变得常态化,成为一些人潜意识中的“标准”。
当大家都开始在不违背规定的框架下“做自己”,这种行为慢慢地变得理所当然,甚至可以用“个性”来美化它。
那么,公共场所,还能容得下什么样的“公共”呢?
回到高铁上那位大妈的身上,我不禁想,她是不是曾经也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中,享受着自由的空间,忘记了这里本不只是她的舞台。
我们每个人,都像是这列车上的一个小小角色。
或许我们应该停下脚步,想一想,自己所享受的“舒适”,是否是建立在他人不适之上。
配资安全证券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