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视频《32岁的“叛逆”》火了:涨粉8万,全网点击量约千万。“向往的生活、梦想开出花”“做了好多让人羡慕的事情”……7000多条留言让众多的羡慕“外溢”到屏幕前。
这条“爆款”视频背后,是付尧、小明、陈琼等7个大学生到安徽铜陵寻梦的故事。
今年3月,付尧和小明夫妇以及几个985大学毕业的同门师兄妹,相约辞去在上海等城市的工作,在一位美术家的引荐下,来到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的乡村,众筹租了一个1100平方米小院外加几亩土地,一群90后在做新媒体IP账号的同时,通过直播间销售他们创作的非遗画作和文创产品。
蔬菜是自己种的,鸡鸭是自己养的,东北大炕是自己建的,小院里的池塘是自己翻新的,就连坏三轮车也是自己动手修好的……7个人一边种菜养花、劈柴喂鸭,一边直播线上卖画。
他们还为村子做了很多艺术墙绘。“乡村应该是绚烂多彩的,也应该是艺术化的。”付尧说,希望能用艺术实践为乡村振兴赋能。
距离义安区西联镇15公里外的铜官区西湖镇,迎来了从北京返乡创业的胡青青、阮鹏飞夫妇。
今年5月,有过主持人经历的胡青青和有着大厂经历的阮鹏飞拍租了农林村车站旁闲置的房子,打造一个集“畅谈梦想、交流思想、碰撞火花、茗茶咖啡、果饮美食、研学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文化会客厅”。胡青青从主持人变身“乡村主理人”,阮鹏飞变身为“包工头”。
“我们的文旅综合特色小院——车站里里·青创空间正在试营业中,构建乡土烟火、山野微醺、文化溯源、特色文创四位一体的沉浸式体验场景。”胡青青说。
同样在乡村深耕的还有铜陵郊区大通镇大院村的“山礼乡村文化会客厅”主理人胡婷婷。
“好好的大学生,不在大城市工作,为啥非要回来种姜?”7年前,当胡婷婷辞去品牌设计工作回到老家时,这样的质疑声不绝于耳。彼时,铜陵市白姜种植技艺正面临传承困境:种姜太苦、产出不高、年轻人不愿学,最后一位“姜把式”已年过七旬。
回乡后,胡婷婷和她从事设计的爱人程陵从生姜包装开始“试验”。“原来装生姜的瓶子土气笨重,一瓶能装10斤。现在的年轻人追求的是雅致时尚,所以我们就设计成伴手礼‘一条长姜’。”胡婷婷指着一排精巧得像化妆品的瓶子告诉记者,“铜陵市是依江而兴的铜都,我们的产品就借鉴了青铜元素,加上长江文化内涵。”
之后,他们又相继开发出姜米酒、姜香皂、姜菜肴等创新产品。如今,“山礼”的白姜不仅成为备受追捧的特色产品,更吸引全国游客专程前来大院村体验传统姜文化。
(记者 常河 通讯员 马乐陵)
配资安全证券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